top of page
Search
Writer's pictureFrank Leung

精神健康的反思與共勉

Updated: Jun 3, 2020

記得有一次朋友跟我玩心理測驗: 有幾隻動物和我進入森林,由於種種原因,要生存下去,我不得已要每次放下一隻動物; 我會先放下哪隻動物,接着會放下哪隻動物,最後又會放下哪隻動物?

這個心理測驗的目的是要看看我看重甚麼: 事業? 金錢? 感情? 友情? 還是親情? 而我跟朋友的選擇是截然不同的。究其原因,是我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朋友是以自己的生存為出發點,看看哪隻動物最能讓自己活下去,便把牠留在自己身邊,直至最後一刻; 相反,對自己生存最沒有貢獻的,便先行遺棄。而我則是以動物的生存可能性作優先考慮,若沒有了我,牠仍然能夠自己好好活下去的,我便讓牠先走; 留在我身邊直至最後一刻的動物,會是那隻最需要幫助才能活下去的。

其實這類所謂心理測驗並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對錯之分,主要是反映答題者一些內在的心態。在我而言,我的選擇是理所當然的,這不就是聖經的教導、耶穌的榜樣嗎? 而我的朋友也是基督徒,我們閱讀的同是聖經,同樣在教會領受福音,接受栽培,那為何會有這樣大的分別呢? 是我們的成長背景、個人性格、人生閱歷,還是其他因素使然? 實在不得而知。唯一我可以確定並實行的是包容和接納,因為這也是聖經的教導。要查找朋友不是之處易如反掌,但這有何意義呢? 我們不都是罪人嗎? 我們加入教會不都是想脫去舊人,以神為榜樣,從新學習過聖潔的生活嗎? 那麼,我們彼此之間又有甚麼不同呢? 雖然在危難關頭放棄哪隻動物這課題上,我比朋友看似略為無私一點,似乎有多一點愛心,但那又如何?朋友在其他屬靈層面都比我強。這樣的比較毫無意義,也沒有建設性。相反,學會欣賞自己的優點並善加運用去造就人,洞悉自己的缺點去努力改善並勸誡人,更能令自己和他人得到平安和喜樂。

綜觀許多輔導個案的受助者或是情緒受困擾者,都在信、望、愛這三個層面上有少許毛病,就如上述的情況一樣,首先是對自己缺乏信心而不敢去面對自己,所以便時刻留意別人,與他們相比。要是發現自己比較好,便沾沾自喜,自我陶醉一番,忘卻自己的問題; 要不然便覺得自己很不濟,甚麼都比別人差,覺得世界不公平、神不公平等等。在這情況下,有人從此一蹶不振,有人則毅然進修一個更高的學位,然後洋洋得意地在人前炫耀,在不同場合爭取上位,以高高在上的氣焰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這些缺乏自信的人,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對人生失去盼望,對人對己缺乏了愛。一個對人生有盼望的人,在遇到任何境況都相對較為平靜,既不自怨自艾,也不自鳴得意,處處謙恭自省,因為不論順境逆境,都是神的安排,都有神的美意,都是自己學習成長的重要部分,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裝備自己為神多作一點事情,並且造就別人,將神的平安與喜樂傳揚開去。有了盼望,愛便是自然不過的事。

話雖如此,但實際上知易行難。想想我們每天的生活,真的有規律、有節制嗎? 放進肚子裏的東西全都健康嗎? 真的有喝足夠的水、做足夠運動、有充足睡眠嗎? 讀經和靈修的情況又怎麼樣呢? 要全人身、心、靈都健康,在信、望、愛三方面,大家都需要加倍努力。在這裏彼此共勉! 

18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使我作你和平之子

聖法蘭西斯禱文的真正出處無從稽考,但內裏愛與和平的信息卻十分清晰。聖法蘭西斯選擇以愛與和平的信息去撫慰和鼓勵有需要及失去盼望的人,他作了我們的好榜樣。但在這充滿哀痛、悲傷、憂愁、煩惱、艱苦的世界,我們不是聖人,只是一個身、心、靈都傷痕纍纍的人,要如聖法蘭西斯般實踐出來,談何容易!

Comments


bottom of page